星期一, 十一月 12, 2007

听评书

每次别人问我为什么普通话很标准,不像南方人,我的回答都是:从小听相声听评书学的。小时候没什么娱乐,守着收音机听《笑声与歌声》《评书连播》就是最大的乐趣了,记得是最初半当间儿开始听的袁阔成的《三国》,渐渐上了瘾的,不得不再一次感叹自己该死的记忆力,按说光评书三国就听了两遍,书和电视也都至少看了一遍,怎么每回看都像从来没看过一样呢,看来我得早点注意补脑了。接着放的都是单田芳的短打书,那时候把《三侠五义》、《七侠小五义》、《白眉大侠》挨个听了个遍,甚至间隙放的几部现代题材中篇都没放过,再往后好像是家离学校远了,加上学校放的晚,就没什么机会再听评书了。说这话的时候,简直像感叹前半生一样,老了老了。
再听评书就是读研的时候了,学校的宽带从来都被我充分利用的,只要电脑开着,网络就绝不让它闲置,非得下点东西才觉得踏实。在别人都用bt下电影的时候,我下了无数的评书,拿700M的CD备份,足有二十多张。不过现在看来实在是浪费,街头随便找个盗版小贩,3、4块就有一张4G的压缩碟了。新买的mp3人家是用来听歌的,我这个老土是听评书的,实验室呆上一天就能听十来段30分钟左右的评书,体会了一把高科技带来的优越性,把过去一年听的评书一两个月就解决了。不过万恶的mp3设计上的问题不得不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往韩国返修了三四次,评书是听不成了,从此韩货也就坚决不进家门了。
05年的10月,彬卿向我推荐了郭德纲的单口《皮裤胡同凶宅奇案》,很诡异的名字,在他一再的要求下,才打开而且还是当恐怖故事来听的。因为一直和他聊天没有特别留意,好像是分了三四次说的。听到半夜没什么干扰的时候才听出点滋味,尤其是听到那13进院子的时候,笑得我快岔气儿了,真是一种久违了的感觉,这才体会到彬卿强烈推荐的原用以因。于是比他更疯狂的搜罗郭德纲的相声,单口的、对口的、录音的、录像的,并不遗余力的向周围每个朋友推荐他和德云社。听说最近又要重新整理一批单口,其中就包括这个《皮裤胡同》,还有快板的活儿,很是惊讶,我们曾一度以为郭德纲不会板子,因为他除了歪唱歪打,似乎从来没有露过。
听了两年多的德云社,渐渐有了自己的习惯,依旧会每周上网找录音,但是除了高峰 王月波和郭德纲的是必下的,其他人的除了新活儿一般都没什么兴趣了。
想起写这么个博,主要是由于刚才听了王老板的《隋唐》。他在德云社出镜不多,据说是个散淡的人,各处园子都跑,但又都不栓在哪一处。听他说书说相声,总有一股霸气,哪怕是听着录音都能把人震住。一样的包袱在他使来完全不同于别人的效果,就如"起哄"和"黄屎",何云伟使多少觉得有些小家子气,头一回听王老板说,我还就真差点以为他是皇族了。听别人的,是明知他在说相声,等他的包袱,而王老板会铺成得很好,让你忘了在听相声,到了包袱口只需轻轻一抖,效果就来了。最喜欢听他砸郭德纲,甚是畅快淋漓,没有别人的猥琐和酸气。王月波算得上真正的捧逗具佳,站在桌子里面绝不喧宾夺主,又能锦上添花,看过他捧才体会出"三分逗七分捧"的含义。依我看论综合实力王月波只在郭德纲之上,不在郭德纲之下。
高峰也是我很喜欢的相声演员,没有郭德纲的坏,也没有王月波的霸气,但那份机敏是旁人少有的,听他的相声总会给你惊喜,一个个构思巧妙又细密的小包袱,让你笑得几乎都没空喘口气。或许是他正儿八经的普通大学本科教育经历,总让他的相声显得与众不同,但又不至于有北大毕业的徐德亮那样的酸腐气。不明白为什么喜欢高峰的人总体不是很多,甚至都不如喜欢屁股的多,在一场高峰的专场里,郭鹤鸣就提到过高峰的相声打内不打外。看来喜欢屁股那样耍活宝,撒狗血的人还是大有人在啊。

0 Comments:

发表评论

<< Home